在《亮剑》这部作品中,由于制作时期的技术条件限制,部分场景的呈现可能不够精细,特别是一些情节设计上存在不足。尽管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完美度,但它们并不完全违背逻辑。然而,有些情节的处理从军事专业角度来看,显得较为不合理。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其中的一些具体军事细节问题。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关于五吨炮弹的情节。剧情发展到解放战争时期,李云龙率领的独立二师与楚云飞指挥的89师在赵庄展开了激烈交战。楚云飞部队装备豪华,拥有飞机大炮的支援,而他们使用的武器装备主要来自美国,这反映了楚云飞作为高门大户出身的领导所拥有的资源优势。
剧中有一个桥段描述了上级领导考虑到李云龙部队在赵庄已经坚持了相当长时间,含利博的四字成语为了保存实力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决定用五吨炮弹来替换李云龙的部队进行修整。这里的命令下达看似合理,却在实际的军事操作中显得有些牵强。
根据剧中设定,四个炮兵团共发射了五吨炮弹,这样的描述可能会让不少观众觉得是一次大规模的炮击。但实际上,如果对炮弹的重量有所了解,便会发现这样的炮弹量对于四个炮兵团来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以解放战争时期的标准来看,一个炮兵团通常包含三个营,每营6门炮,总计18门。四个炮兵团则意味着共有72门炮。若以二战时期常见的92步兵炮为例,每发炮弹重3.8公斤,五吨炮弹大约相当于1315枚炮弹,平均到每门炮上只有18发。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李云龙部队被五吨炮弹换下实际上是比较亏含利博的四字成语的。在大规模战争中,炮弹的使用量是非常大的,整个解放战争中,单是一个炮兵旅就能发射数千发炮弹。因此,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李云龙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承受了不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