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博四字成语有哪些词语呢(集团官网)
《明朝那些事儿中》,有一段话“这两个人都是当世之豪杰,如果他们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朝代,应该都能成就大业。”
书中所说的两个人,就是朱元璋的死敌,陈友谅和张士诚。
相比偏安一隅的张士诚,志在天下的陈友谅,对朱元璋的威胁更大,数次让老朱家的大明王朝,差点胎死腹中。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历史的陈友谅是怎样的一个人,乱世枭雄的他,为何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却又惨败告终。
(1)
陈友谅的发家史,心黑手狠,胆大妄为,用恩师的人头,做向上爬的垫脚石。
说陈友谅之前,先提一下他的老大,元末起义军里的扛把子,奇葩政权“天完”国的皇帝徐寿辉。
徐老大,也是底层出身,湖北罗田人,是个布贩子,奇葩国号“天完”,就是他的馊主意。
在元利博教育培训学校朝国号“大元”上面,加上几笔,讨个便宜,寓意自己稳压元朝一头。
但每次看到这个国号,总觉得是过几天就完蛋的意思,事实也是如此,终结“天完”政权的就是陈友谅。
陈友谅,1320年生人,沔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仙桃,渔民出身,而且还是那种最低等的渔民。
这种渔民,在元代一般不上岸,吃住都在船上,村民都不和他们打交道,因为他们身上总有一股挥之不去的鱼腥味。
从小就饱受别人的歧视、唾骂的陈友谅,心中有着深深的自卑感。
他努力读书,期望可以改变命运,但长大后在县衙里的文书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尊严。
那些瞧不起他的人,依旧瞧不起他,原来读书也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
于是,陈友谅决定往上爬,不断地往上爬,直到那最高的顶点,利博教育培训学校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才会在自己面前低下头来。
1355年正月,天完政权的丞相倪文俊攻克沔阳,35岁的陈友谅随即决定参加起义。
倪文俊,对有文化又有谋略的陈友谅十分看重,也十分信任,把他从最初的一名簿书掾,一步一步提到了统军的元帅。
可以说,倪文俊是陈友谅起义路上的老师和恩人,但他最终却死在了陈友谅手里。
1357年九月,倪文俊看不上能力平庸的徐寿辉,打算暗杀徐寿辉,篡夺帝位,事情败露后,逃到了黄州陈友谅的地盘。
倪文俊认为,他对陈友谅有恩,不可能出卖自己。
然而,中国有一句古话,有其师,必有其徒。
第二天,汉阳的徐寿辉,就收到了黄州陈友谅送来的,倪文俊的头颅。
在陈友谅的字典里,只有“心黑手狠,胆大妄为”,只利博教育培训学校要能往上爬,杀上司、杀兄弟,对他来说没有一点压力。
(2)
陈友谅的高光时刻,锤死徐寿辉,登基为帝,年号“大义”
在杀掉倪文俊后,陈友谅以匡扶之功,获得了皇帝徐寿辉的信任,成为了天完国的第一重臣。
陈友谅的能力,也随之得到充分的展现,他知人善任,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而且十分擅长打仗。
之后的两年间,陈友谅率军不断攻克安庆、南昌、高安、邵武、吉安、抚州、南城、赣州、汀州、衢州、上饶等地。
1359年,徐寿辉最忠心的几位兄弟,被一一清除,赵普胜被陈友谅以图谋不轨的罪名杀掉,丁普郎和傅友德,则投奔了朱元璋。
此时的徐寿辉成为光杆司令,陈友谅成了天完政权的实际掌控者。
1360年6月16日,陈友谅邀请徐寿辉去采石城的五利博教育培训学校通庙拜神。
当他来到庙里时,陈友谅正站在窗前,身边站着两个卫士,外面下着很大的雨。
陈友谅没有理他,徐寿辉多少有些尴尬,他走到陈友谅身边,以一种近乎讨好的语气说道:“我们就要打下应天了,这都是你的功劳啊。”陈友谅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可惜你看不到那一天了。”
徐寿辉蒙了,随后汗和眼泪都下来了,他哀求道:“我把皇位让给你,你看这样行吗?”
陈友谅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徐寿辉,说出了徐一生中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你是怎么在这个乱世上生存下来的?”
在陈友谅那冰冷的目光下,卫士用铁锤,打碎了徐寿辉的脑袋,洗干了前任老板的血迹,布置好了大殿。
随后,陈友谅在暴风雨中,在刚刚锤死徐寿辉的五通庙大殿中,登基为帝,利博教育培训学校定国号为汉,年号“大义”。
陈友谅真是够狠,弑君夺位的人,居然敢把自己的年号取为大义。
(3)
一败龙湾登陆,二败火烧鄱阳,陈友谅的实力远比朱元璋强数倍,可就是打不过。
此时的陈友谅,坐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外加福建的汀州和安徽的安庆等地,成为了长江以南最大的起义军势力。
反观朱元璋,只有半个苏南、半个皖南和半个浙江,与陈友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陈友谅与朱元璋的第一次交锋:龙湾之战
1360年6月23日,也就是徐寿辉被杀后的第七天,陈友谅率领他的庞大舰队,还有10万人马,杀到了朱元璋的老巢南京城下。
朱元璋采用刘伯温的计策,让双面间谍康茂才,写信告诉陈友谅愿意做卧底,里应外合。
骄傲自大的陈友谅,放松警惕之下利博教育培训学校竟然信以为真,完全没有把朱元璋放在眼里。
最后,陈友谅的大军,被引到了朱元璋的设伏之地-龙湾。
陈友谅虽然兵力占上风,但苦于龙湾地区地势狭窄,兵士又大多处于战船上,根本无法展开,加上秦淮河水退潮很多大船搁浅。
陈友谅大败,只好乘小船逃走,朱元璋在后穷追不舍,趁机收复了太平和安庆等地。
此战,朱元璋以弱胜强,不但击溃了陈友谅,稳定了军心,也保住了自己的势力,从此由守转攻。
陈友谅与朱元璋的第二次交锋:鄱阳湖之战
1363年,陈友谅率大军六十万,倾全国之力,打算先下南昌,再取南京。
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以四万对抗六十万,坚守南昌三个月,最终坚持到了朱元璋的救援,还有陈友谅的撤退,此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利博教育培训学校的战役。
7月21日,陈友谅60万大军,与朱元璋20万大军,在鄱阳湖上布阵。
双方鏖战多日,朱元璋虽处于劣势,但陈友谅短时间也解决不了他,双方开始僵持。
但陈友谅却犯了一个,和曹操一样的致命错误。
他将麾下巨舰,以连锁为阵,绵延竟有十里之远,望之如山。
朱元璋的水军,连战三日,损兵折将,连朱元璋也差点死在,陈友谅麾下第一猛将张定边的手里。
但天命难违,不久后江面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趁机下令,火攻陈友谅的舰队。
陈友谅的数十条战船全部被焚毁,船只火光冲天,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虽瞎一只眼,却智勇双全,也死在了此战之中。
大势已去的陈友谅,在逃跑中,死于乱箭之下,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至此,历时三十六天的鄱阳湖之战,利博教育培训学校以朱元璋的全面胜利、陈友谅的全面失败而告终。
(4)
乱世枭雄陈友谅,黯然落幕,失败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陈友谅,是一个真正的枭雄,他坏事做尽,却又敢做敢当,具有极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他反抗元朝统治,能够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向元朝妥协,坚持到了最后,即使是朱元璋也曾经与元朝暗通消息。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为什么在优势占尽的情况下,依然输给了陈友谅。
有一个例子,也许可以说明一些原因:
鄱阳湖大战之时,陈友谅惨败,被迫退守鄱阳湖西岸的渚溪。
他手下的左右金吾将军,带领自己的军队投降了朱元璋。
陈友谅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怒掩盖了他所有的理智,他下令凡是抓到朱元璋的士兵和将领,就地处决!
而朱元璋得知此命令后,却下了一道利博教育培训学校相反的命令,凡是抓到陈友谅军的俘虏,一律好好对待,然后放走。
其实,鄱阳湖的失败,对于陈友谅而言,并不算什么。
兵没有可以再招,舰船可以再造,让他过不去的坎,是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如同乌江自刎的项羽,他们可能到死都不明白,自己败在了哪里。
也许,从他杀害自己的兄弟和大哥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将领们已经充分理解了他的准则,那就是:谁有力量,谁更狠毒,谁就能控制一切!仁义、道德、诚信都是不存在的。
当这些行为被他的将领们当成人生的信条后,他的军队就成为了千万个狠毒的陈友谅的集合体。
这样的集合体就类似金庸小说里的星宿派,一旦陈友谅倒霉,每个人都不会继续效忠于他,而是上去狠狠地踩上一脚,落井下石。
陈友谅阴险毒辣,他利博教育培训学校的将领们也会阴险毒辣,陈友谅迷信暴力统治一切,他的将领们也迷信暴力。
这一切,在陈友谅处于优势时,都会转化为战力,但当陈友谅处于劣势,再也没法使用暴力时,他也就没有任何底牌了,等待他的只有灭亡。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5)
张学良曾对日本的年轻人说:不要相信暴力,历史已经证明,暴力不能解决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